【編者按】對于“醫療機構醫療大數據平臺”及其相關概念,如集成平臺、“臨床數據中心”、CDR等,很多人對其內涵和外延沒有清晰的認識。為此,特邀CHIMA副主任委員、解放軍總醫院醫療大數據中心主任薛萬國對上述概念進行辨析。本系列文章將分三期連載,敬請讀者朋友關注。
來源:HIT專家網????作者:薛萬國
臨床數據中心≠CDR
其實二者起源并不同。臨床數據中心,最初來源于CDR(Clinical Data Repository,臨床數據資源庫),而CDR實際上來源于電子病歷系統,因為電子病歷系統首先要把數據匯集到一起。在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中,到五級時一定要實現數據集中,以支撐臨床的業務應用,比如醫生能看到病人的所有資料、能基于數據做一些臨床輔助決策。
但在我國醫療信息化早期,電子病歷系統或醫生工作站沒有考慮統一的CDR模型,沒有考慮到數據集成。后來為了彌補這個缺陷,我們做了外掛式的CDR以實現數據集成,并在CDR之上做了360視圖,醫生可以看到病人的所有信息。雖然醫生工作站或原有的電子病歷系統看不到所有的數據,但是通過這種外掛式的CDR,間接地解決了病人信息的全視角瀏覽的問題,但這種方式終歸不是電子病歷的本意。
總結來講,CDR的本意應該是電子病歷系統的一個構件,是電子病歷系統的核心,電子病歷系統的功能應該以CDR為中心來建設。從合理的架構上來講,CDR與電子病歷系統應該是緊耦合、一體化的。但由于醫療信息化早期時一些電子病歷系統做得不好,所以不得不在后來采用外掛式CDR進行集成。而CDR往往是第三方來提供,電子病歷系統、醫生工作站都不是CDR廠商開發的,所以就通過360視圖來展現。這就導致了現在大家都把這種打補丁的方式當成了標準的方式,認為電子病歷系統就應該有一個第三方CDR,并且提供360視圖。這其實是一個誤解。
360視圖原本是醫生工作站本身就應該有的,應該是一體化的,不應該是外掛的。如果我們今天再去設計系統,決不能容忍它是外掛的,因為外掛的系統沒辦法對數據進行緊耦合,很難在醫生工作站中進行深度的直接利用。
集成平臺和CDR之間相互獨立,沒有必然聯系
前幾年,談到電子病歷系統時一定會講三樣東西:集成平臺、CDR和BI。我曾經開玩笑地稱之為“電子病歷三件套”。其實這三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,但卻很容易把它們混為一談。
集成平臺像是搭一座橋或建一條路,解決互聯互通的問題;而CDR就像個倉庫,是存數據的地方,二者完全獨立。醫院沒有建集成平臺同樣可以建CDR,沒有CDR也可以建集成平臺。使用了集成平臺,但交換的數據沒有在應用系統中落地實施集中管理,也不會有CDR。只有把各種應用產生的數據收集起來,才去考慮建CDR。所以,要避免把集成平臺和CDR混為一談,認為集成平臺就是CDR,或者集成平臺必須有CDR。這也是誤解。
那么,CDR與BI是什么關系呢?CDR首先是支撐電子病歷系統日常的臨床業務,醫生要調閱病人的病歷,是以患者個體為關注對象。CDR的目的,首先不是面對群體分析,而是以個體為中心,去支撐醫生日常診療業務。
BI的本質是數據二次利用,通常要圍繞某個主題進行數據重構。為了數據挖掘方便,要逐層挖掘,要有維度表、事實表,往往要把數據進行重構。而且BI很少會直接基于CDR去挖掘,因為CDR性能上受不了,功能上也無法支撐。
撥開迷霧,看清臨床數據中心
臨床數據中心到底指的是什么呢?是原來的CDR,還是面向大數據分析又建了一個數據中心?
經常有人問:“我們醫院已經有了臨床數據中心,要不要建大數據平臺?”遇到這樣的問題,要先問清楚他所說的臨床數據中心到底是什么。是電子病歷系統中支持日常業務的CDR,還是面向分析和數據利用、把數據重組后進行二次利用的“CDR”。
一定要把CDR與面向大數據利用的數據中心區分開。如果是支持日常業務的、支持聯機業務處理的,其數據組織方式是不一樣的,就不會用到Hadoop、并行處理等技術。
(未完待續,下期預告:搭建醫療大數據平臺需要量體裁衣)
【系列文章】
【CHIMA專欄】談醫療大數據平臺及相關概念(1):從服務角度讀懂醫療大數據平臺
想加入HIT專家網專業交流群嗎?請添加“HIT專家網”小助手微信好友
(請務必注明姓名、單位名稱、職務、主管技術或產品領域等實名信息)
【責任編輯:譚嘯】
評論前必須登錄!
注冊